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课件
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23:51:04 八年级

 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,这自然是不错的,因为作为一门课程,语文承担者传承语言文字责任,分享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的课件给老师借鉴!

  教学目标:

  知识和能力目标:

  1.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。

  2.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、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。

  3.把握借景抒情、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。

  4.背诵并默写四首诗。

  过程和方法目标:

  1.加强朗读训练,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,感受其声韵美;在反复诵读中,理解诗意,感悟诗情。

  2.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,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,赏析作品的意境美。

  3.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意和技巧,并使之了然于心,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。

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:

  这四首诗,描绘自然山水,歌咏田园风光,文笔优美,情真意切。学习它们,可以激发灵性。

  教学重点:

  1.体会诗词的意境美、语言美。

  2.背诵并默写四首诗。

  教学难点:

  激发学生想象,再现诗歌画面,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。

  教学方法:

  1.诵读教学法。通过朗读、把握其节奏韵律,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。

  2.点拨法。抓住关健诗句进行点拨,以点带面,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。

  3.讨论法。学生互动,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。

  教具准备:多媒体、朗读课件。

  课时安排:2课时

  教学过程:

  第一课时

  教学要点:

  师生共同赏读《归园田居》,指导学生自读《游山西村》,品味诗歌的人情美、风物美。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;朗读诗歌,整体感知诗间意;赏析诗歌的意境美、语言美;背诵诗歌。

  教学步骤:

  一、导入新课

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,从最古老的《诗经》开始,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,今天我们学习《诗四首》。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。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。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。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《归园田》(其三)。

  二、指导朗读,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,读出节奏和韵律

  1.学生自由读诗,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: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

  2.要求学生用“/”给《归园田居》(其三)一诗划分节奏。

  3.教师播放示范旅进朗读课件,要求学生仔细听读,纠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。

  三、师生共同赏读《归园田居》

  1.教师范读,学生跟读。

  2.要求学生概述诗意。

 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,请展开想象,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。

  教师提示:可以先逐句解释,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。

  3.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。

  (1)提问: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。平淡不必多言,你认为“情趣”表现在什么地方?

 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“带月荷锄归”的动人画面。

  明确: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。“带月荷锄归”,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,却有一轮明月陪伴。月下诗人,肩扛一副锄头,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,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!“夕露沾我衣”,露水调皮而多情,它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,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,心情傲然、欣然。

  (2)提问: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
  明确: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乡村的自豪之情。

  4.学生齐读,尝试背诵。

  5.深层探究。

  提问:诗的末句“但使愿无违”的“愿”具体指什么?

  学生讨论,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诗帮助学生理解。

  多媒体显示另外两首诗。

  四、指导学生自读《游山西村》

  1.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。

  多媒体显示。

  2.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课件,指导学生朗读。

  3.学生自读诗歌,借助注释,整体感知诗意。

  多媒体显示问题:

  (1)诗题《游山西村》,八句却无一“游”字,而处处切“游”,游兴十足,游意不尽,请结合诗句对此作一番分析。

  (2)诗歌三、四句,有人认为是回忆来村的经历,有人认为是入村后徐行山村周围所看到的景致,你觉得哪种看法更切合语境?

  (3)诗人为什么结尾写道“从今若许闲乘月,拄杖无时夜扣门”?是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?

  (4)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
  5.深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,积累名句。

  提问:《游山西村》中哪两句流传最广?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?

  6.学生齐读《游山西村》,背诵。

  五、背诵两首诗,比较两首诗的异同。

  六、课堂小结

  七、布置作业

  预习《使至塞上》《渡荆门送别》

  第二课时

  教学要点:

  师生共同赏读《使至塞上》,指导学生自读《渡荆门送别》。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;朗读诗歌,感知诗意;赏析诗歌的意境美、语言美;背诵诗歌。

  教学步骤:

  一、导入新课

  今天我们学习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王维、李白的诗作《使至塞上》《渡荆门送别》。

  二、师生共同赏读《使至塞上》

  1.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。

  多媒体显示

  2.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课件。

  3.学生大声读诗,借助注释,整体感知诗意。

  (1)教师提示重要词语,帮助学生疏通诗句。

  (2)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,其余同学点评。

  4.引导学生口味诗歌的诗情画意。

  (1)学生朗读诗歌。

  (2)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,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。

  多媒体显示边塞的奇丽风光,帮助学生想象。

  (3)名句赏析。

  提问: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,被王国维赞叹为“千古壮观”的名句,谈谈你对此的认识。

  (4)体验诗中中流露的思想感情。

  提问: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
  5.学生默写全诗。

  三、指导学生自读《渡荆门送别》

  1.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。

  2.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课件,学生听读,把握节奏、韵律及情调。

  3.学生借助注释、工具书,整体感知诗意。

  4.教师设计问题,指导学生自读。

  5.学生齐读《渡荆门送别》。

  四、两首诗都写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,试比较它们的异同

  1.学生齐读《使至塞上》《渡荆门送别》。2.比较鉴赏。

  五、课堂小结

  六、布置作业

  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,根据你的理解,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。

  七、板书设计: 首联叙事

  使至塞上 颔联景中含情

  颈联诗中有画

  尾联叙事

  首联叙事

  渡荆门颔联写景激动

  颈联欣喜

  送别尾联思乡、惜别

  教学后记:

  学习这四首诗,加强朗读训练,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,感受其声韵美;在反复诵读中,理解诗意,感悟诗情。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,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,赏析作品的意境美。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意和技巧,并使之了然于心,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。

  [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课件]相关文章:

关键词: 烈士陵园 观后感
查看全部

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课件相关范文

↓往下拉,下面的文章更精彩!↓

[课件中心]相关推荐